许多居民期待着好消息,旧的改革政策发生了新的变化。从2023年开始,居民居住了几十年的装配式建筑将被逐步拆除。
装配式建筑是住宅建筑的一种,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它采用预制空心楼板和其他预制的标准建筑构件,是在砖墙上拼成的建筑。这种建筑形式的优点是建设周期短,可以快速解决市民的居住需求。
但是,缺点也很明显。最大的缺点是建筑整体性差,不抗震、不隔音、易开裂、寿命短等。到现在,很多建筑都经历了4、50年,甚至墙体都出现了裂缝,早已成为危房。
2009年,我国出台了棚改政策,但棚改也有弊端,即大拆大建,不仅会浪费大量资源,还会让更多的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,促使房价不断上涨。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人都想成为一夜暴富的拆迁户,拆迁户成了暴发户的代名词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国家把棚改政策改成了旧的,在装配式建筑的处理上,还是以旧的为主,主要是修修补补和美化。装配式建筑虽然还是采用旧的改造政策,但是新的政策是将旧的改造和棚改结合起来。必要时仍会采取拆迁的方式,满足公众的居住安全感。
现在住建部明确规定,以下三种情况必须拆除装配式建筑。
1.已达到使用寿命的建筑物
很多装配式建筑用了4、50年,基本达到设计寿命。这类建筑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,威胁人们的居住安全,这类建筑需要拆除。
其中一部分未达到设计年限,但由于部分装配式建筑质量较差,经评估后认为不适宜居住,此类建筑也需要拆除。
但也有一些装配式建筑,建筑质量周期短,超过20年,经过评估还可以继续使用,所以不会拆除。
2.开发商征地范围内的房屋
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,一些旧建筑由于居住条件差,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,这类建筑也需要拆除。其实这也属于棚改的范畴。
3.市政规划房屋
这些房子大多出现在旧城区。因为城市扩张,大量居民搬出了旧城区,旧城区变成了商业区。政府会在这些地段进行商业建设,比如写字楼、商业避暑等。在这种情况下,旧城区的居民将不得不搬走,这种预制建筑物将不得不拆除。
总之,装配式建筑拆不拆,主要看房龄和质量。很多网友反映,他们住的楼都40多年了,还有可怕的裂缝。我相信在目前的新政策下,这种建筑很快就会被拆除。而一些只有20多年的装配式建筑,经过评估,符合安全居住条件,可能会延期甚至不拆除。
无论如何,现在的政策是旧改和棚改相结合。所有住在活动板房的居民都将成为拆迁户。到了拆迁的时候,是想搬回去还是要钱再买一个,就看你自己的意愿了。
装配式建筑,楼龄较长,最多六跃七层,六楼没有电梯,房型功能不适合中等收入家庭。拆迁成本小,拆迁难度小,区位优势好。开发商有利可图。棚改已经结束,政府不再投钱,房源按照市场化经营。拆迁政策也全国统一,以货币补贴为主,按重置价格折旧。即原址重建价,如3000元/m2,寿命60年,住了30年,1000多元/m2,部分小城镇折旧价2000多元/m2。属于中等水平。我的老房子52平米,最高价12万/套,前年降到5万/套,今年3万/套。如果拆除,可以补偿16万元/套。补偿高于老房子的市场价。大家都盼着拆迁。
据网上消息,20年以上楼龄的装配式建筑将逐步拆除——5月12日前的建筑多为装配式建筑,抗震能力低,安全性差,特别是对于地震断裂带地区,应按照新的建筑标准逐步拆除重建。
至于什么时候实施,什么时候完成,没有时间表。居民安置方式主要有两种:就地(分房)和货币化(安置)。
但近年来,我们一直在倡导和实施老旧小区(多为装配式建筑)的改造。不可能刚装修三五年就拆了吧?而且那些装配式建筑里还在装电梯(外挂),更不用说法律依据了。仅仅是在安全标准相对较差的装配式建筑上增加一部外挂式电梯,就会对老旧建筑的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。一旦发生大地震和火灾(通道变窄),必然会对居民(建筑物)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。
因此,目前这两种说法或做法正在“打架”,zf职能部门应科学、认真地研究制定可行的方案和政策。
活动板房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和非钢筋混凝土框架房。前者多为城市早期的多层住宅,后者多为农村及周边城镇的私房。大部分是两层小楼,周围没有钢筋混凝土框架。一般都是青砖砌成,上面铺几层青砖,再盖上预制板。这些房子大多是30多年前的,大部分一直在漏水。看看上面的铁棚就知道了。可以算是危房了。没有政策谁也拆不了重建。只有在恶劣的天气下,我想知道是否有正确的政策?尽可能消除危险。
其实20年的房子也不算长。完全拆除活动板房当然是好事。短期内只能是一个理想。关键是钱从哪里来?除非是好地段,开发商拆旧楼建新楼,就能成功卖出新的。再加上政府少量补贴,搬迁居民免费安置后,有利可图,有利可图,才能实现。否则开发商无利可图,就没人接手了。拆迁会很难。一旦有了烂尾,往往会留在原地十几年。这种现象在过去出现得太多了。今后一定要正确决策,科学规划安排拆迁事宜。